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团情要讯> 详细内容

志愿服务将文明延续

来源:团市委 发布时间:2009-03-09 21:46:02 浏览次数: 【字体:

   编前:

  进入3月,我们关注志愿服务、关注那些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似乎有一种特别的意义。3月5日作为“志愿者服务日”,已日渐为人们所看重。志愿者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作为一种责任,让人看到文明的存在,爱的存在。

 

 

志愿服务将文明延续

  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以这样的形式将爱延续,将文明延续。

  在冰灾中,志愿者疏导交通,运送物资;抗震救灾中,志愿者抢救伤员,抚慰心灵,帮助灾民重建家园;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志愿者们以年轻、奉献、自豪和爱国的姿态向世界展示了一张中国的“微笑名片”……环顾四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志愿者的善举——帮助老人、照顾孤儿、宣传环保……

  志愿服务浪潮涌动

  只要有需要,就有志愿者灿烂的笑脸。

  2007年10月23日,来自澧县的网友牛牛在网上发帖介绍:在澧县涔南乡文家小学就读的孤儿谢彩丽,“虽然身患先天性心脏病,不能跑,不能跳,但彩丽的成绩一直优秀,年年考试第一名,期期被评为优秀学生”。为了帮助小彩丽摆脱病痛的折磨,11月6日,网友小金鱼、幽幽水莲、莉子、戈多等8人商定“建一个1+1爱心联盟”,为需要帮助的人募集爱心。去年一年他们共开展了30多个慈善活动,队伍也由当时的8人发展到今天的342人。每逢周末,他们或去福利院、敬老院,陪孤老聊天、和孤儿做游戏;或到乡村学校走访慰问贫困学生;或为病童筹款募捐;或上街帮助橘农义卖柑橘……

  冰灾来袭的日子,歌手江湖只身从广州赶赴常德,用两个多小时的义演义卖为我市11岁的骨癌患者小雪晴(已故)募集救命钱。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家住市城区常蒿路的一名普通退休工人、64岁的曾丽珠,在5月24日就背负着棉被、水桶、药物、照相机,瞒着家人,踏上了开往四川的汽车,开始了20多天的志愿者生活。

  在市城区敖家巷,一位年过七旬、白发苍苍的黄渊华老人,义务清理城市牛皮癣长达5年。为了让孩子们告别泥巴路,他又成为了义务铺路工人,让曾经一度被视为“鱼塘”的操场终于不再是孤岛,泥泞消失在孩子们的脚下、居民的视野。

  我市志愿者一直以各种各样的志愿服务形式活跃在市民身边。

  志愿服务意识渐浓

  团市委的工作人员对我市志愿服务的发展有很深的体会:记得去年在开展志愿服务时,一名60多岁的老大爷走到工作人员的面前问:“我能不能成为志愿者?”“每一个有爱心的人都能成为志愿者。”工作人员被这名老人打动了。“我能为大家做些什么?”“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为你身边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工作人员一一回答了老人的问话。“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志愿服务,希望能够成为志愿者,社会的志愿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人员欣慰地说。

  近些年来,在开展市政志愿服务、社区法律咨询、文艺、个协、帮联、卫生保健等志愿服务、敬老志愿服务、禁毒志愿服务以及“保护母亲河”、“志愿者助残行动”、“人防知识志愿服务宣讲团”、“12355援助志愿服务计划”等活动中,志愿服务慢慢走向了专业化。但是,这些活动大部分都是青年志愿者服从组织安排开展的,青年团员主动组织并参与的志愿服务比较少。

  而近两年来,我市逐渐涌现出一批自发组织的青年志愿服务群体,并有部分群体是通过网络联系组织起来的。如常德义工联、常德志愿者群、常德1+1爱心联盟以及情感天空等。这些志愿者经常开展助学、救助病童、义卖等志愿者活动,主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随着志愿服务活动的逐渐深入,志愿服务的理念也渐渐被更多的市民接受,志愿服务也成为志愿者的一种责任。

  志愿服务将走向专业化

  与歌手江湖接触的几天时间里,记者仿佛看到了专业志愿者服务的身影。江湖介绍,广州志愿服务活动已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已逐渐步入组织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轨道,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运作机制和惯例。“志愿服务必将走向专业化。”江湖说。

  广州的志愿服务领域已经扩展到社会福利活动之外的其他领域,每个团队都有自己服务内容的特色:有以定期探访、心理疏导、家务料理、康复护理等方式为退休、孤寡、有特殊困难的老人服务的松柏服务总队;有以引导边缘青少年、行为偏差青少年和成长障碍青少年走上正确道路为目标的成长服务总队等等。江湖所在的启智服务总队,服务对象主要是特殊儿童和智障人士,服务内容主要有技能训练、功课辅导、心理辅导、康复训练、社会交往等。

  每个服务总队都由从事多年志愿活动、热心而具备带领能力的人担任队长,通过团队的网站来发布聚会消息,讨论下一次爱心活动的主题……服务内容各异,使命却是一致:传播志愿精神、推广志愿文化、宣扬志愿服务。

  这些服务内容各异的特色志愿服务队伍丰富了志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志愿服务将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词和熟悉的社会公益行为,成为社会文明的体现。

  

  相关链接: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最早开始于1993年。这一年的12月19日,2万多名铁路青年率先打出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了为旅客送温暖志愿服务。如今,志愿者已从初期的以部分行业系统内的青年和大、中学生为主延伸为社会各界青年;活动内容从集中性、短期性走向社区化、持久化;服务领域从扶助社会弱势群体、走向关注人的总体生存状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志愿服务正在成为新的社会风尚。

  我市目前在团市委登记在册的志愿者超过8万人,市县两级以单位命名的青年志愿者527人,下设市政服务、社区服务、敬老服务等服务队,分队再下设志愿服务小队,全市各类志愿服务小队已达800多个,累计开展志愿服务达400万小时。“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愈加深入人心,也使“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行动口号得到更广泛的认同。如今,常德志愿者队伍规模之大、涉面之广、专业之强均为全省之最,志愿服务工作实现了由行政推动向“报名自由、服务志愿、项目自选、行动自觉”的转型。从现在开始,只要你在各级团委或社区登记注册就可以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