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团情要讯> 详细内容

谱写青春新乐章

来源:团市委 发布时间:2013-12-13 15:15:48 浏览次数: 【字体:

 mdash;mdash;共青团常德市第五届委员会工作走笔

  【序曲】

  时代造就新青年,青春辉映新常德。

  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城市,青年一代勃勃向上的生机永远弥足珍贵。“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如此写道。

  近5年,在赶超崛起、跨越发展的号角下,一幅幅凝聚着全市青年激情和奋斗的生动画卷铺展在沅澧大地上,散发出昂扬向上的青春气息。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共青团组织,在砥砺中前行,在创新中超越,用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与自己的过去告别。

  为明天播种,向未来前行,团员青年组成的生力军,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建功立业,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中勇挑重担,在服务青年创业就业中竞展风流,为常德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谱写了一曲曲青春的新乐章。

  mdash;mdash; 共青团常德市第五届委员会工作走笔

  □本报记者  李白  通讯员  杨明  王钟可  文/图

  【第一乐章】

  关键词:思想引领 middot;新载体

  提要:以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年,共青团持续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新媒体运用、心灵抚慰、榜样引领等载体,使我市青少年呈现出爱党爱国、积极进取、敬老尊贤、富有爱心、遵纪守法等群体性特征。

  用新媒体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在全市各级团组织引导青年的工作中,微信、微博、qq群、网络论坛等等新的沟通传播媒介得到广泛运用。全市开通团的工作网站50多个、活动专题网页80多个、qq群600多个、各级团组织官方微博169个、各级团干部个人微博2300多个。团市委新浪、腾讯官方微博开通以来,已发布微博1200余条,关注人数达172000余名;2013年开通常德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向青年及时传递党团主张,辨析社会现象,倡导健康生活。成功打造了“微益中国(常德)”、“常德V青年”等新媒体工作品牌。

  看到生人会不自觉地往人群里躲、有人上来搭话会羞赧地低下头、开展活动时站不好队形hellip;hellip;在一次慰问农民工子女的活动中,团市委看到了很多这样的孩子。在2010年开展的常德“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中,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主题。团市委把一则加强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提案带到了两会上。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子女,这是团市委这5年来一直倾注心力在做的事情。

  2009年9月,我市正式成立了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吸纳了一大批专家志愿者队伍,为青少年提供在线咨询、热线接听等服务。2010年率先在全省启动了12355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工作。“有急事拨12355,有困难找12355”正成为广大常德青少年的自觉选择。 

  青春如歌,榜样如灯。只要看到“青年文明号”的牌匾,大家都会不自觉地将其所代表的群体高看一眼。在团市委看来,争创“青年文明号”不是目的,只是一个过程。多年来,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服务行业发展、服务社会大局是我市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的根本。到目前为止,我市已有21个行业系统开展了创建活动,国家级“青年文明号”达到15家,省市级“青年文明号”达到212家。这一庞大的优秀青年群体,成为了新常德新创业的生力军。 

  十项“十佳青年”、“向善崇德middot;我们身边的好青年”等评选,面向一线基层,遴选出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典范。他们不是形象高大的完美英雄,只是一个个工作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同事、同学和朋友。他们用敬业、诚信、友善和热情,展现出“上善若水、德行天下”的精神之美。在这样的评选中,青年们牢记“敬业、协作、创优、奉献”,树立“青春献事业,文明献社会”的自觉意识,让梦想之花在身边悄然绽放。

  【第三乐章】

  关键词:圆梦middot;新希望

  提要:团市委在青少年中全面开展了“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励志成长梦”和“奋斗创业梦”成为其中鲜明的主题。

  考上大学,是莘莘学子的奋斗目标,也是万千家长对孩子的殷切希望。但总有一些贫困家庭的学子,经过勤奋苦读终于走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门口,却在为筹措学费、路费、生活费而忧心忡忡。团市委不断深化“希望工程”助学体系。“芙蓉学子助学”、“王老吉助学”、“瑞府学子情”、“中中家园助学”、“都市频道助学专栏”、“心巢行动”、“情系隆子middot;九子爱心助学活动”、“正茂助学middot;爱心圆梦”、 “希望工程一元捐”、“希望工程快乐课桌-新学期middot;新桌椅”、“微益中国”hellip;hellip;涓滴成河,最终汇聚成爱心的海洋,点亮了寒门学子的希望之光。

  即将毕业的青年们踌躇满志,追逐着“奋斗创业梦”。团市委积极拓展服务青年就业创业新渠道,搭建引才引智的希望平台。依托市青年企业家协会成立了青年就业创业培训中心,在全市建立65家“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开展“青年创业大讲堂”、“青年企业家(区)县行”、“青企协与财税金融部门座谈会”等学习交流活动;启动“优秀青年企业家”、“优秀创业青年”评选活动,积极挖掘选树创业典型;遴选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积极争取省、市创业项目资金扶持;协助金融机构为创业青年发放小额贷款1.7亿元,为青企协会员企业整体授信1亿元,联合市人社局等举办专场招聘会56场,提供就业岗位1.8万个;举办青年创业培训班35期,培训人数达5700人。

  这些还仅仅是团市委助力青年创业就业的一部分举措。助力常德青年“孵化”梦想、点燃希望,团市委不断在努力。

  提要:“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是全面履行共青团的根本职责。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是增强团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需要,也是深化和完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需要,更是释放团组织以及全体青年活力的需要。

  坚持党建带团建,召开全市中学团建创新试点工作会议、全市乡镇(街道)党建带团建工作会议,全面完成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从2012年开始,狠抓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在全市208个乡镇新建直属团组织4374个;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支持,每年从上级财政争取18万县级团委工作经费,全市189个乡镇团委将2万元工作经费纳入了县级财政预算。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三进三同”、“走访基层听民意,深入青年解难题”等主题活动,团员和团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各级团组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滚滚洪流中,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团市委始终坚持“强覆盖、增活力、促长效”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全市“两新”组织团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2011年,深入广东省肇庆市、东莞市、珠海市,江苏省湖州市等地,建立4个驻外团工委,覆盖外出打工青年10多万人。借助外力加强基层团建,2013年,联合市供销社下发了《关于共同促进基层组织建设帮扶农村青年创业就业的通知》,联合市农业局下发了《关于加强涉农行业协会团建工作的通知》,与全市工商系统共同设立三级全覆盖的个私协团工委,目前,全市共建成“两新”团组织1440家,其中非公有制经济组织1358家,新社会组织 82家,覆盖青年10多万人。

  切实履行全团带队职能,广泛开展“红领巾相约中国梦”等各类主题活动,构建家庭、学校和社区相结合的立体育人网络,全市少先队工作得到新的发展。着力推进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主体工程已完成,2014年将全面开放。积极搭建各类平台,外围组织更加活跃。青年联合会凝聚优秀青年人才的能力不断加强,学生联合会服务广大学生的水平有效提升,青年企业家协会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博士联谊会的“集束效应”不断凸显。

  我市以共青团为枢纽的青年社会组织体系正在逐步形成。这个体系的形成将为常德市广大青年建立起共建互助的精神家园和强力支撑。

  青春,理应朝气蓬勃;青春,在这里踏歌而行。

  建设“四个常德”、实现“中国梦”的常德篇章需要一代又一代常德青年携手前行,站在又一个五年的新起点,常德共青团将团结带领全市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建设新常德新创业的伟大征程中,用奋斗和激情谱写更加绚丽的青春新乐章!

  【第二乐章】

  关键词:青年志愿者 middot;新力量

  提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mdash;mdash;这是志愿者精神。我市共青团敢为人先,已经成为推动我市公益和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

  场景一: 2013年的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一场大旱袭击了沅澧大地。8月9日上午,我市“抗旱救灾middot;青春走基层”青年突击队奔赴桃源县、汉寿县和鼎城区部分旱灾严重乡镇,为村民们送去饮用水和水泵。“长这么大还没看见过今年这样的旱情,我们现在吃水都要走好几里路到邻村借水,感谢你们为我们送来了这么多水!”鼎城区许家桥回维乡金牛山村68岁的刘爱云感激地说。

  场景二: 登上武陵阁,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举起手中的相机,在一片“咔嚓”声中,将一幅幅常德美景定格。来自安乡县安全乡志中村的魏霖跟着父母来到常德,在武陵区甘露寺小学读书,因为爸爸妈妈要打工谋生,他每年的暑假特别孤单。“今天和哥哥、志愿者阿姨度过了十分快乐的一天,爸爸妈妈很少带我出去玩,并且我今天还学会了拍照,也去了好多好玩的地方,太开心了!” 魏霖十分兴奋地说。这是由团市委、安利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乐拍城市 爱在常德”活动中的一幕。此次活动是向常德市农民工子女征集100个梦想,并从所有梦想中挑选出10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农民工子女及他们的梦想,与10位社会志愿者、10位城市爱心儿童及10位志愿者结对共同玩转常德,完成梦想。

  场景三: 2013年 9月25日清晨,志愿者王磊早早地起床,7时30分,他准时赶到目的地hellip;hellip;此时,早高峰车流和人流已经宛如长龙一般,蜿蜒前行,“停一停!左边先走!”王磊立即投入到工作中。为了保障“三改四化”工程的顺利推进和市民出行的安全,从8月初开始,团市委面向社会、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招募了千余名文明交通青年志愿者,每天早晚高峰期,红色的马甲和青春的笑脸已成为城市一道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风景线。

  目前,全市已形成市青年志愿者协会mdash;mdash;区县(市)分会mdash;mdash;青年志愿者服务队mdash;mdash;社区志愿者工作站为主要形式的组织网络,现有注册青年志愿者36780人,市县两级以单位命名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475个,各类志愿服务小队800多个,社区志愿服务站108个,各类志愿服务网络QQ群等民间自发组织10多个。志愿者的活动在不断深入,志愿者的精神在不断升华,在我市的志愿者队伍中,像“常德1+1爱心联盟lsquo;常德驴友rsquo;捷安特自行车俱乐部”等自发组织的志愿者都在热心于各类公益事业,推动了志愿服务由“行政推动向自愿参与”的转型。

  5年来,青年志愿者在文明创建、社会服务、应急救助、大型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城市建设“三改四化”、中国诗人节、文明城市创建复检、桃花源旅游节、侨商侨智聚三湘、法治常德宣传、湘商会、市六运会等中心工作和大型活动提供青年志愿服务4万多小时。团市委为此荣获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组织奖。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