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团情要讯> 详细内容

这个普车工,不普通——记华南光电精密机加车间车工兼车工班主管张金林

来源:贺杰华 发布时间:2013-04-22 15:55:28 浏览次数: 【字体:

  他,一名平凡的普车工,却挑起了华南光电精密机加车间普车关键零件加工的大梁;他年纪轻轻,属于85后,却连续两年在华南光电公司技能比武摘得车工比武的桂冠。他就是华南光电精密机加车间车工兼车工班主管张金林,一位貌不出众,却踏实肯干,善动脑筋的年轻小伙。

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业绩

  近年来,因普通车床加工条件的限制,操作者工作量大,收入却并不可观,许多年轻普车工因此而改行,随着老师傅们的退休,普车工开始青黄不接,许多关键零件面临的普车加工问题日益突出。华南光电精密机加车间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正是在这关键时刻,勤奋踏实、吃苦耐劳的张金林通过积极向老师傅请教,认真学习并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车工技术得到不断提高,担当起了车间普车零件加工的大梁,这几年,车间所有的普车关键零件都出自他之手。在车间军品、民品外协、科试产品现场穿插的情况下,哪怕自己再忙再累,他也总是把最难、最复杂的零件留给自己。

  因为超常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去年10月,这位年轻的80后小伙儿病倒了,他在加工零件时,突然感到身体不适,送医院检查后才知是双肾结石突发性发炎,医院要求他立即住院治疗,可住院的第三天,他就偷偷地跑到车间加班去了。他说,住院的日子里,浑身像虫蚁咬,只有在工作岗位上才能让人觉得踏实。

  今年一季度,华南光电军品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科试产品品种多、时间紧,经常需要紧急制作工装夹具,为了不影响其它工序的进行,有时晚上十点多,张金林还在忙着提前消化待加工工装的图纸,或者在紧张地制作工装夹具。其他班员常说,“制作工装不用安排别人,无论要得多急,丢到张金林的床子上就行了。”

学习创新尽显青春本色

  别看张金林操作车床时一副很安静的样子,他脑子里,可在琢磨着活呢!思维活跃,乐于钻研,是熟悉张金林的人对他的又一评价。

  19#产品某零件,工序多达20多道,其中有8道车工工序,加工材料细长且壁薄,技术精度高,又不方便装夹,在断续切削过程中,容易偏刀,不仅尺寸不好控制,刀具磨损也比较严重。怎样解决加工中存在的难题呢?张金林反复思考,结合自己多年来的经验,他提出了改进工装夹具的方法,当他把这一想法向工艺部门提出时,立即得到了认可,通过与技术员反复试验论证后,成功地解决了零件加工中偏刀且质量不稳定的难题,大大节约了加工时间和成本。

  今年3月,在加工某观瞄产品零件时,由于零件复杂,其尺寸在加工过程中很不好测量,加工公差仅0.016mm。面对如此大的加工难题,张金林反复琢磨工艺图纸,结合以前的加工经验和成功案例,他果断将车床配置为最佳统一状态,通过采取同样尺寸的材料,重复定位其精度、转速、进刀速度,有效地保证了零件的顺利完成,并圆满验收。

  在班组管理上,他从实际出发,根据操作者的实际加工能力合理分析分配零件,把一些重要的、复杂的零件定人定岗,尽量避免人为因素造成零件的不必要损失,因为零件的分配合理,车工班的任务完成率比以前提高了两倍。

  在工作间隙,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张金林与班组人员、技术人员探讨工艺的可行性、改进加工方法的身影,在他看来,学无止境,只有通过学习,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攀登新的高峰。

也正是这种勤动脑、肯钻研、爱学习的劲儿,让这个年轻的85后小伙青春本色尽显,透露出无限的朝气与希望。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