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县(市)团委,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和西湖、西洞庭管理区团(工)委,市直各团工委,市直各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团委,中央、省驻常单位团组织,机关各部室:
现将《2014年度常德市新兴领域青年和青年社会组织工作任务分工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共青团常德市委
2014年10月20日
2014年度常德市新兴领域青年和青年社会组织工作任务分工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团青年社会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及《共青团湖南省委关于印发<共青团湖南省委关于推进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有关要求,全面推动我市新兴领域青年和青年社会组织工作,按照“一份报告、一套机制、一个平台、一个项目”的任务目标,现将2014年度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做如下分解分工。
一、主要任务分解分工
(一)开展调查研究
1、开展新兴领域青年和青年社会组织存量摸底。重点从市直部门、大企业、高职院校、各区县(市)辖区、新经济组织领域、新媒体领域及其它渠道,摸清全市新兴领域青年和青年社会组织存量。(组织部牵头,宣传部、学校部配合,10月底完成)
2、建立全市新兴领域青年和青年社会组织数据库。根据前期新兴领域青年和青年社会组织存量摸底,进行初步分类,建立全市新兴领域青年和青年社会组织数据库,并做好动态统计和完善工作。(组织部牵头,宣传部负责公益类、新媒体领域和新经济组织,学校部负责大中专院校,11月中旬完成)
3、形成青年社会组织专题调研报告。根据全市青年社会组织存量摸底情况,通过座谈、沙龙、联席会等形式充分了解我市青年社会组织发展情况。依托高校专业力量,形成可以指导我市青年社会组织开展工作的调研报告。(组织部负责,宣传部、学校部配合,12月中旬前完成)
(二)建立资源供给机制
4、争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和支持。积极争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和支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争取联合有关部门出台加强新兴领域青年和青年社会组织相关青年事务性、服务性政策文件,优化新兴领域青年和青年社会组织政策发展环境。(组织部牵头,办公室、宣传部、学校部配合)
5、加大对青年社会组织及骨干的选树。将青年人才推荐和团内荣誉表彰,有序向优秀新兴领域青年和青年社会组织及其骨干倾斜。(组织部负责,办公室、宣传部、学校部配合,明年3月底前通过相关文件或通知进行明确和引导)
6、将优秀新兴领域青年和青年社会组织及其骨干吸纳入青联及会员团体中。在市青联增设青年社会组织界别,吸纳一批社会影响力大和青年社会组织骨干。市青联会员团体,也要积极吸纳新兴领域青年加入。(组织部牵头,宣传部、学校部配合,12月底前完成)
(三)建设服务平台
7、建立青年社会组织网上服务中心。寻求网络媒体支持,建立新媒体领域、新经济组织和青年社会组织专题网站、骨干微信群、QQ群等网络服务平台,展示新兴领域青年和青年社会组织风采及开展活动的实况播报等,逐步形成对各类新兴领域青年和青年社会组织的评估体系和激励措施。(宣传部牵头并负责新经济组织,组织部负责青年社会组织,学校部负责大中专院校,12月底完成)
8、吸收优秀新兴领域青年和青年社会组织骨干成员加入常德青年人才库。将一批积极向上、影响力强的新兴领域青年和青年社会组织优秀骨干积极纳入常德青年人才库管理,并对其后续发展提供支持。(组织部负责,12月底前完成,日常动态推进)
9、建设1处市级联系和服务青年社会组织的工作平台或机构。建立青年社会组织发展中心,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发展中心服务水平,为青年社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场地支持、业务指导、信息咨询、项目对接、资源支持、互动交流、教育培训、诉求表达等更为全面的服务,努力建成共青团联系青年的重要组织依托和整合社会资源的重要工作载体。(组织部牵头,办公室、宣传部、学校部、市青少年教育活动发展中心配合)
(四)实施示范项目
10、开展业务工作培训。依托网上团校和微信团校,对各区县团委主要负责人、分管副书记、统战工作负责人,部分乡镇(街道)团委书记举办青年社会组织工作业务培训班;举办青年社会组织负责人及骨干培训班;举办新经济组织负责人业务培训班;举办新媒体领域从业青年业务培训班。(组织部负责,宣传部配合,2015年1月底前完成)
11、开放共青团工作项目。各部室、各单位策划、组织和开展各类活动时,更加注重吸引新兴领域青年和青年社会组织的参与,至少有1个团自身的工作项目由新兴领域青年和青年社会组织参与或承办。(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学校部、青少年活动中心分头推进,12月底前完成)
二、工作机构
为确保推进全市青年社会组织工作的有序进行,团市委成立推进常德青年社会组织工作领导小组,由团市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学校部、青少年教育活动发展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各区县(市)团委、市直各团工委,市直各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团委,中央、省驻常单位团组织、市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团工委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组织部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工作。办公室下设协调、宣传、综合三个工作小组,其中:
协调组:主要负责全市青年社会组织发展工作实施的总体指导、协调、服务和考核。(责任部室:组织部)
宣传组:主要负责常德青年社会组织信息平台建设,以及对社会组织新政策、对接项目等信息进行及时发布,并对项目中探索到的好办法、取得的好经验、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充分挖掘,及时树立,大力宣传。(责任部室:宣传部)
综合组:主要负责按时收集、统计、通报各项工作数据,将各地上报的工作信息,编辑成通讯,上报团省委、市委、市政府办公室。(责任部室:办公室)
三、工作要求
1、各部室、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新兴领域青年和青年社会组织工作,组织部做好总牵头工作,宣传部做好新媒体领域青年、新经济组织、公益类青年社会组织相关工作,并按照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做好团省委有关考核工作。
2、各部室、各单位要在思想上有深刻转变。新兴领域青年和青年社会组织工作不是某一个部门、某一个领域、某一个战线的工作,更不仅一项统战工作,而是一项团建工作,需要从全市共青团的组织、架构、基层工作等多个方面进行整体性思考,要以团建的思路、以统战的方法来开展这项工作。
3、根据分工方案,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能分工,主动搞好配合,认真分解细化任务,责任到人,强化措施,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落实到位,共同完成好所承担的任务。
4、团市委办公室和组织部负责对分工任务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要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把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定期进行情况调度。
5、根据团省委关于信息上报的通知要求,相关部室和单位开展青年社会组织工作的进度及特色活动,要于每月20日前报团市委组织部,由团市委组织部统一整理,并按照要求报团省委。
附件:1.常德市青年社会组织(新兴青年群体)登记表
2.常德市新兴青年群体数据统计表
3.常德市青年社会组织数据统计表
4.常德市青年社会组织工作四项基本任务实施计
划统计表
5.共青团常德市委推进青年社会组织发展工作任务推进表
6.共青团常德市委青年社会组织工作考核指标体系表
附件1
常德市青年社会组织(新兴青年群体)登记表
组织(群体) 名称 |
|
||||||
骨干成员 人数 |
人,其中40周岁以下 人 |
成员人数 |
人,其中40周岁以下 人 |
||||
成立时间 |
|
主要负责人 |
|
联系方式 |
|
||
主要活动(工作地点 、区域) |
|
主管部门 |
|
||||
成员间主要联系方式 |
a.电话手机;b.互联网(QQ、MSN、博客等) |
||||||
组织类型 |
a. 公共服务类;b. 社会管理服务类; |
||||||
平均开展活动周期 |
|
平均每次参加活动人数 |
|
||||
成员年龄段 |
|
成员平均学历 |
|
||||
是否有 团组织 |
|
是否在民政部 注册 或有挂靠单位 |
|
||||
组织简介及品牌活动或特色项目(300字左右)
|
|
||||||
组织对外 服务模式 |
|
||||||
希望共青团组织提供的帮助 |
a.运营资金;b.活动场地;c.骨干培训;d.身份认证;e.民政注册; f.政府购买服务倾斜;g.宣传渠道;h.活动策划实施;i.相关政策支持;j.其他 (请文字注明) |
||||||
注:1.成员年龄段:请按照几几年至几几年统计,例如70年~80年;
2.成员间主要联系方式和组织类型请直接勾选;
3.组织类型说明:
a. 公共服务类:公共教育、就业服务、人才服务、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养老服务、医疗卫生、公共文化、公共体育、残疾人服务、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
b. 社会管理服务类:社区建设、社会组织评估、社工服务、法律援助、慈善救济、防灾救灾、公益服务、公共公益宣传等。
c. 行业管理与协调类:行业职业资格认定。
d. 技术服务类:科研、行业规划、行业规范、行业调查、行业统计分析、资产清查、社会审计、资产评估、拍卖、检测服务等。
4. 各单位团组织要对本区域、本系统、本部门范围内青年社会组织基本情况进行摸底和梳理,于10月30日前上报团市委组织部。邮箱:cdtswzzb@163.com
附件2
常德市新兴青年群体数据统计表
填报单位: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新型群体名称 |
简介 |
人员规模 |
活动领域 |
负责人 |
联系方式 |
联系时间类别 |
|
2014年 2月前 |
2014年 2月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各单位团组织要对本区域、本系统、本部门范围内青年社会组织基本情况进行摸底和梳理,于10月30日前上报团市委组织部。邮箱:cdtswzzb@163.com
附件3
常德市青年社会组织数据统计表
填报单位: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青年社会组织名称 |
简介 |
人员规模 |
重点工作项目 |
负责人 |
联系方式 |
联系时间类别 |
|
2014年 2月前 |
2014年 2月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各单位团组织要对本区域、本系统、本部门范围内青年社会组织基本情况进行摸底和梳理,于10月30日前上报团市委组织部。邮箱:cdtswzzb@163.com
附件4
常德市青年社会组织工作四项基本任务实施计划统计表
区县(市)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区县(市) 名称 |
青年社会组织调研报告 |
青年社会组织服务平台 |
共青团发起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的工作项目 |
支持青年社会组织工作的资源供给机制 |
||||||||||
计划调研时间 |
调研方式 |
调研工作负责人及电话 |
完成时间 |
名称 |
地址 |
主要功能 |
拟入驻 |
名称 |
开展时间 |
规模(人) |
政府购买项目 |
社会资源整合 |
团内资源支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此表以区县(市)团委为单位进行汇总,10月30日前上报团市委组织部。邮箱:cdtswzzb@163.com
附件5
共青团常德市委推进青年社会组织发展工作任务推进表
编号 |
工作板块 |
10月 |
11月 |
12月 |
2015年 1月 |
2月 |
|||||
1 |
前期准备 |
成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各方联系人 |
|
|
|
|
|||||
制定工作方案,有关活动内容的主次划分和预计完成时间的确认 |
|||||||||||
2 |
调研报告 |
开展常德青年社会组织(含新兴青年群体)调研、座谈研讨、工作分析 |
|
|
|||||||
收集统计常德青年社会组织和新兴青年群体信息 |
形成报告 |
||||||||||
3 |
搭建平台 |
常德市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网 |
常德市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网平台搭建方案 |
常德市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网制作 |
网上系统使用 |
||||||
常德青年社会组织发展中心 |
调研、走访、座谈研讨 |
创建常德青年社会组织发展中心 |
服务青年社会组织发展 |
||||||||
4 |
开拓项目 |
方案设计 |
项目实施 |
动态宣传 |
|||||||
5 |
形成机制 |
总结项目经验,探索制定资源整合机制 |
|||||||||
6 |
骨干培训 |
建立市、县青年社会组织骨干人才库 |
开展青年社会组织相关培训 |
||||||||
7 |
工作评估 |
建立青年社会组织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
工作评估 |
||||||||
附件6
共青团常德市委青年社会组织工作考核指标体系表
内容 |
基本要求 |
具体任务 |
考核标准 |
考核方法 |
分值 |
评分 |
一、建立联系机制 |
(一) 盘整数据存量 |
1. 建立规范、准确、真实的青年社会组织数据库,能够掌握目前管理和联系的青年社会组织基础情况。 |
建立青年社会组织存量数据库,统计节点为2014年2月。 |
依上报情况进行考核。 |
8 |
|
2. 分析本地青年社会组织的整体情况,加强调查研究。 |
区县(市)团委形成报告,整体把握本地青年社会组织分布状况、类型、人员、存在问题等。 |
依上报情况进行考核。 |
3 |
|
||
(二) 扩大工作增量 |
3. 不断扩大青年社会组织联系数量,形成一定规模。 |
按照2012年各区县(市)青年人口数量,达到每万名城市青年有1个以上青年社会组织。 |
依上报情况和实地调研进行考核。 |
15 |
|
|
4. 关注青年社会组织动态情况,特别是活动开展情况。 |
对青年社会组织自发开展活动的掌握情况,包括活动次数、人员参与规模等。 |
依上报情况进行考核。 |
3 |
|
||
5. 注重发挥青联委员的积极作用,推动青联委员以界别为单位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的联系。 |
青联各界别联系青年社会组织的情况,包括联系数量、开展活动次数等。 |
依上报情况进行考核。 |
2 |
|
||
(三) 健全信息工作 |
6. 区县(市)团委有专人负责收集、整理、编发本地青年社会组织工作信息,每月向团市委报送工作动态或特色活动信息。 |
1. 年度信息报送数量达到6篇以上(6分);2. 在团中央、省、市及全国、省、市青联媒介平台上刊发2篇以上(4分)。 |
依报送数量进行考核。 |
10 |
|
|
7.区县(市)团委建立专门的信息交流媒介,在区县(市)及时、全面地反映各地工作情况及好的经验、做法,并上报团市委、市青联。 |
是否建立交流媒介,媒介上发文达到10篇以上。 |
查阅媒介,进行考核。 |
2 |
|
||
二、 建立工作体系 |
(四) 健全工作机构 |
8. 建立明确的工作责任制,明确主管领导和工作部门,有组织地推进工作。 |
1. 是否有明确的领导机构(2分);2.是否下发文件(1分)。 |
依上报情况进行考核。 |
3 |
|
9. 设立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明确岗位职责、分工安排,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
是否有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有无机构设置方案。 |
依上报情况进行考核。 |
2 |
|
||
(五) 建立工作机制 |
10.制定本地青年社会组织工作年度计划或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实际举措和推进步骤等内容。 |
是否有年度工作计划、工作规划。 |
依上报情况进行考核。 |
5 |
|
|
11. 建立区县(市)青年社会组织工作四项基本工作任务台账,加大工作推进和督导落实力度。 |
1. 是否全部建立工作台账(3分);2.有明确的工作推进措施和步骤(2分)。 |
依上报情况进行考核。 |
5 |
|
||
三、建立服务机制 |
(六) 建设服务平台 |
12. 区县(市)团委普遍建立针对青年社会组织的服务平台,并吸引和凝聚青年社会组织入驻。 |
1. 是否全部建立服务平台(6分);2.是否发挥联系聚集青年社会组织和服务普通青少年的双重作用,每月平均服务次数达到5次以上(2分)。 |
依上报情况和实地调研、电话抽查进行考核。 |
8 |
|
13. 开展服务平台试点建设,并探索形成符合本地工作实际、适于推广借鉴的工作模式。 |
区县(市)团委是否开展1个以上平台试点建设。 |
依上报情况进行考核。 |
2 |
|
||
(七) 构建资源机制 |
14. 支持青年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 |
1.是否开展与政府购买相关责任部门的联系与协调工作(3分);2. 成功获得政府购买的项目数量达到2个以上(1分)。 |
依上报情况进行考核。 |
4 |
|
|
15.整合青联委员、热心企业、基金会等社会资源,支持青年社会组织公益项目 |
是否整合社会资源及其资金规模。 |
依上报情况进行考核。 |
2 |
|
||
16. 开放共青团工作项目,引入青年社会组织参与情况。 |
1.是否开放工作项目(3分);2. 项目数量达到2个以上(3分)。 |
依上报情况和实地调研情况进行考核。 |
6 |
|
||
四、有序实施引导 |
(八) 推出示范项目 |
17. 通过社会化运作,引导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公益项目,贡献力量。 |
1.是否开展工作项目(8分);2. 参与项目的青年社会组织有4个以上(2分)。 |
依上报情况进行考核。 |
10 |
|
(九) 发挥青联作用 |
18.向市青联推荐优秀人才吸收为青联委员。 |
是否及时发现并吸纳组织规模大、青年覆盖多、社会形象好的青年社会组织领袖到团属青年组织中来。 |
依推荐情况进行考核。 |
5 |
|
|
(十) 开展培训交流 |
19. 制定团干部培训计划,举办业务培训。 |
是否开展培训;区县(市)培训达到1次以上(3分)。 |
依上报情况进行考核。 |
5 |
|
|
20. 采取论坛、讲座、沙龙等形式,搭建起与青年社会组织骨干的交流平台。 |
是否开展交流活动;活动次数达到6次以上(2分)。 |
|||||
五、参与省级项目 |
(十一) 参与示范项目 |
21. 参与团市委、市青联开展的主题活动。 |
1. 是否参与(3分);2. 每参加一个项目(1分)。 |
依参与情况进行考核。 |
5 |
|
(十二) 参与市级调研 |
22. 参与团市委、市青联开展的专题调研活动。 |
是否参与并积极配合开展工作。 |
依参与情况进行考核。 |
5 |
|
|
(十三) 承接市级工作 |
23. 承接团市委、市青联培训工作。 |
是否承接并具体开展工作。 |
依承接情况进行考核。 |
5 |
|
注:1. 考核时间安排:12月中旬,团市委组织部将对各区县(市)青年社会组织工作上半年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12月底,有关评估情况汇总上报团省委联络部,进行年度考核。
2. 满分为100分,85分以上为好,70分至85分为较好,60分至70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不好。
3. 第五大项“参与市级项目”为附件分分值项目,鼓励区县(市)团委积极参与,发挥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