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通知公告> 详细内容

常德市青年发展规划 (2022-2025年)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2-06 16:09:00 浏览次数: 【字体:


  常德市青年发展规划(2022-2025

 

青年发展关乎国家兴旺、民族延续、地区发展。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重视青年就是重视常德未来的发展。依据党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我市青年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所指的青年,年龄范围是1435周岁(规划中涉及婚姻、就业、未成年人保护等领域时,年龄界限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序  言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围绕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提出了重大课题,形成了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新境界。省委、省政府始终从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积极引导青年,为广大青年成长成才、创新创造、建功立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注重激发青年的参与热情和创新活力,引领青年勇担时代重任,全省青年发展取得巨大进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始终坚持以青年发展为先的工作布局,与青年交朋友、为青年服务,大力吸引青年落户,支持青年创业,帮助青年成功。

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和推动下,我国青年发展事业取得巨大进步和历史性成就。《新时代中国青年白皮书》指出,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跨越,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发展基础日益厚实,发展底气越来越足。青年的思想政治面貌总体健康向上,青年发展权益得到更好维护,青年的创新能力、创业活力不断增强,青年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实现着自身的成长发展。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上,全市广大青年牢记嘱托、勇担使命,从共青团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智慧、提振信心、增添力量,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永不停滞的前进姿态,持续焕发壮美的青春光彩。

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必须清醒认识到,青年发展事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广大青年的新期待相比,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青年思想教育的政治性、时代性、实效性有待增强;部分青年身心健康水平有待提高;青年社会教育和实践教育需要加强;青年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青年创业创新的热情有待进一步激发;人口结构的新特点新变化使得青年一代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在婚恋、社会保障等方面需要获得更多关心和帮助;统筹协调青年发展工作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各方面共同推进青年发展的合力有待进一步形成。这需要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把青年发展摆在事关全局发展中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立足实际、整体思考、科学谋划、系统推进,构建更加完善的青年发展工作体系,出台更加有力的青年发展举措,营造更加良好的青年发展环境,形成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劲、持久的青春动力。

 

第一章 指导思想、根本遵循、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及市第八次党代会部署,坚持党管青年原则,充分照顾青年的特点和利益,优化青年成长环境,服务青年紧迫需求,维护青年发展权益,促进青年全面高质量发展,引导青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更好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常德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2.根本遵循。坚持党管青年,坚持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运动方向,全面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决策部署,引导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坚持以青年为本,始终以青年为本,尊重青年主体地位,把服务与成才紧密结合,让青年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全局视野,从战略高度看待青年发展事业,党委加强领导,政府、群团组织、社会等各方面协同施策,共同营造有利于青年发展的良好环境。

3.总体目标。2025年,符合常德实际、具有沅澧特色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工作机制、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青年发展事业新格局全面形成,广大青年思想政治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不断成长为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堪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历史重任的有生力量。

 

第二章 发展领域、发展目标、发展措施

一、青年思想道德建设

发展目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市青年中入脑入心,成为青年一代的强大精神支柱。全市青年道德思想水平和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红色基因传承更加牢固,善德文化得到更好弘扬,优化推优入党机制,增强共青团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共青团推优工作。

发展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把握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动员全市各级团青学少组织开展主题团日、主题队课等活动,充分发挥市级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巡讲团以及常德v青年等团属新媒体矩阵优势作用,宣传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化青年大学习品牌,建立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及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不断增强全市青年信仰信念信心。注重引导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源源不断为党输送新鲜血液和政治骨干。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2.在青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育人全过程,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引导青年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珍惜时光好好学习,掌握知识本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走好人生道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青年的坚定信念,外化为青年的自觉行动。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实现中国梦·建设新湖南”“我心中的湖南英雄等主题活动,发扬五四运动以来的革命文化传统,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依托青年大学习”“红领巾爱学习平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线上线下载体,持续组织开展四史湖南发展史、常德地方史学习,自觉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持续开展我为青年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落到实处。加强入团、入队的仪式教育,突出党、团、队相衔接培养链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湖湘文化,着力开展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坚持从娃娃抓起,充分挖掘利用红色文化富矿,讲好潇湘故事、讲好常德故事。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年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青年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培养良好个人品德,积极倡导和培育诚信品格,争当向上向善好青年,在引领社会文明风尚中发挥积极作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推动各族青年交往交流交融,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点,共同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繁荣发展。开展青年国防教育,推动军地青年共建共育,教育适龄青年自觉履行兵役义务。

3.分类开展青年思想教育和引导。面向中学中职教育阶段学生,广泛开展与人生对话主题活动,引导他们确立人生奋斗的远大志向,培养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感情。面向大学生,广泛开展与信仰对话主题活动,引导他们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面向机关、企事业单位青年及青年退役军人等,广泛开展岗位建功活动,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个人、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面向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的青年,深入开展凝聚新力量筑梦新时代主题活动,增进他们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面向进城务工青年,注重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排忧解难、传递关怀中引导他们心向党和政府、矢志拼搏奋斗。面向农村青年,广泛宣传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和美好愿景,深入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乡村振兴。面向少数民族青年,加强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坚定各族青年理想信念。

4.创新网络思想引领。把互联网作为开展青年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团结、带动和壮大网上青春正能量。加强互联网建设,积极传播依法、文明、理性的上网理念,推出一批青年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产品。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提升网络舆情响应、分析、引导能力,疏导青年情绪,澄清误解和谣言,引导青年形成正确认知,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信念。组织动员青年注册成为网络文明志愿者,加大其培养培训力度,提高其整体素质,发挥青年在网络文明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坚持守土有责,管好团员团干部队伍,管好宣传舆论阵地,切实维护青年领域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二、青年教育

发展目标:青年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保障、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公平程度显著提升。

发展措施:

1.提高学校育人质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团教协作,将中学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纳入教育督导,逐步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办好思政课,全面实施现代文明养成教育、诚信教育、法治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科技教育、健康教育等,不断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材、课堂教学与教育教学改革,丰富学生创新实践平台,以开展挑战杯竞赛和创青春创业大赛评选为载体,调动青年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兴趣和科学素养,营造校园科技创新氛围。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好振兴杯青年(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和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育人能力素质,突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深化教师评价管理体系改革,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深入开展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创建,创造和谐优美校园环境。加强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等学校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运动特别是湖南青年运动的研究。

2.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将教

育资源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倾斜,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资源配置差距。建立健全政策配套体系,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采取学区制管理一体化办学、学校联盟、对口支援、教师交流、跨校竞聘、教师走教和组建教学指导团队等方式提升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办好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实施面向农村地区学生的专项招生计划,增加农村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机会。完善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和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政策。充分发挥希望工程各类公益慈善项目作用,完善困难学生、进城务工青年、少数民族青年、残疾青年等特殊青年群体帮扶救助机制,健全资助体系、完善资助方式、拓宽资助来源,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3.强化社会实践教育。加强青年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推动有条件的机关、军队、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向青少年开放,以中国航空日”“青年科技工作者日等为契机,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和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持续开展大中专学生三下乡”“返家乡和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鼓励青年参与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公益事业。在青年中培育和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就业观、价值观,使学习工匠、崇尚技能、追求卓越在三湘大地蔚然成风,推动更多大国工匠”“湖湘工匠竞相涌现。加强国防教育,广泛开展学生军训、军事夏令营、军营开放日等实践活动,发挥青少年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主阵地作用,激发青年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强化家庭教育基础作用,全面宣传普及家庭教育,倡导良好的家教家风,全面提升家庭教育水准,形成学习型家庭的良好社会氛围;创造社会教育良好环境,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各级各类培训的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机制,建立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青年社会教育机制,统筹协调文化、出版、影视、网络等资源,发展互联网+教育,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推进青年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应用到青年入学、就业、创业等领域,引导青年践行诚信理念。

4.培育青年人才队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扩大青年人才总量,优化青年人才结构,提升青年人才质量,推动人才强建设,不断开创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生动局面。全面聚焦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引才汇智,建立健全青年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机制,制定完善对青年人才的普惠性支持措施,组织申报湖湘青年英才等省级人才计划。加强合作办学管理,支持与境外大学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加强与全国双一流高校合作,培养一批国内特别是我省急需的青年人才。加大教育、科技和其他各类人才工程项目对青年人才培养支持力度。改革完善青年人才管理体制,创新青年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善于发现、重点支持、放手使用青年优秀人才,引导青年人才向基层一线、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革命老区流动。鼓励青年人才创新创造,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支持青年人才参与战略前沿领域研究。用好国内优秀人才,吸引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和急需紧缺青年专门人才,培育挖掘土人才,加大对青年民间艺人、创新创业人才、致富能手、青年企业家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

5.促进青年终身学习。强化家庭教育基础作用,全面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理念、知识和方法,实现家庭教育对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社会责任、生活技能、勤俭美德、自律能力的基础性培养。加大青年社会教育投入,建立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机制。创造社会教育良好环境,规划青年成长成才各个环节的教育需求,统筹协调文化、出版、影视、网络等资源,实现对青年教育空间的全覆盖。构建并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各类学习资源开放共享,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

三、青年健康

发展目标:引导青年积极投身健康湖南建设,全面持续提升青年营养健康水平和体质健康水平、青年心理健康辅导和服务水平、青年健康素养、青年自我防护和保护能力,青年体质达标率不低于90%,有效控制青年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

发展措施:

1.增强青年健康意识。推广有关生命教育的读物,把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青年尊重生命、热爱生活,引导青年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大力普及健康知识与技能,引导青年建立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卫生、饮食、用眼和睡眠习惯。组织青年参与应急和安全演练,利用国防教育宣传日、防灾减灾日、寒暑假及日常课堂教学活动,定期组织青年参与公共场所安全演练,增强青年在突发性事件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灾避险能力。广泛开展禁烟宣传,让青年成为支持禁烟、自觉禁烟的主体人群。完善防治艾滋病、结核病和精神疾病的工作机制,推广有效的干预措施,切实降低发病率。广泛开展禁黄、禁赌、禁毒、禁传销等宣传教育,加强娱乐场所监管,为青年营造健康生活环境。做大做强青春健康湖南、青春湘伴湖南共青团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十个一等品牌行动,到2025年实现每个县(市、区)至少有一个青春健康教育基地。

2.提高青年体质健康水平。严格执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湖南体育强省建设规划(2020—2030年)》,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体教融合,大力普及青年体育活动,提高青年身体素质,发挥学校体育考核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将其实施情况作为考核区县(市)和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完善青年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在城乡社区建设更多适应青年特点的体育设施和场所,配备充足的体育器材,方便青年就近就便开展健身运动。落实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打造青少年体育活动和赛事活动品牌,省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逐年增加。开展合理膳食行动,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湖南省国民营养计划2030实施方案》,实施营养干预,指导青年形成科学合理的膳食习惯,鼓励青年参与减盐、减油、减糖行动。重视服务残疾青年的专业康复训练,落实器材、场所等配套保障。做好青年职业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大幅度降低在职青年职业病发生率。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志愿服务、慈善捐助等形式为青年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服务。

3.加强青年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加强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注重加强对青年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青年身心和谐发展,引导青年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加强对不同青年群体社会心态和群体情绪的研究、管控和疏导,加强源头预防,及时识别青年心理问题高危人群,注重对青年心理健康问题成因的研究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或缓解青年在学业、职业、生活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引导青年形成合理预期,主动防范和化解群体性社会风险。加强青年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支持各级各类青年专业心理辅导机构和社会组织建设,大力培养青年心理辅导专业人才,重点抓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按照城镇中小学师生比不少于1:1000、普通高等学校师生比1:4000配备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专业教师。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社会化作用,鼓励和支持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进驻校园开展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等心理健康调适服务。

4.提高各类青年群体健康水平。重视服务残疾青年的专业康复训练,落实器材、场所等配套保障。解决农村地区、贫困地区、西部地区青年学生的营养健康问题。引导高校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做好青年职业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大幅度降低在职青年职业病发生率。关注进城务工青年健康状况,开展健康监测。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志愿服务、慈善捐助等形式为青年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服务。

四、青年婚恋

发展目标:青年婚恋观念更加文明、健康、理性;青年婚姻家庭和生殖健康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青年的相关法定权利得到更好保障。

发展措施:

1.加强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性健康教育和引导。将婚恋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系,强化青年对情感生活的尊重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青年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恋观。发挥大众传媒的社会影响力,广泛传播正面婚恋观念,鲜明抵制负面婚恋观念,形成积极健康的舆论导向。倡导结婚登记颁证、集体婚礼等文明节俭的婚庆礼仪。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传承优良家教家风,培育家庭文明。广泛开展青年性健康、婚前保健和生育知识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不当性行为对青年造成的伤害,降低意外妊娠的发生率,坚决抵制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行为。在有条件的学校推广性健康课程,加强专兼职性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适龄青年的婚育辅导力度,加大适龄青年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产前筛查的普及力度。

2.切实服务青年婚恋交友。支持开展健康的青年交友交流活动,重点做好大龄未婚青年等群体的婚姻服务工作,鼓励地方和基层团组织开展联谊、婚介、交友等特色服务项目,帮助适龄青年扩大交往朋友圈。建立健全婚恋交友信息平台、婚介婚庆服务机构的行业标准体系和监测评估体系。协调推动网信、市场监管、工信、公安等部门的协同联动,推动在婚恋交友平台严格执行实名认证和实名注册,加强对个人用户信息保护的监督执法,依法整顿婚介服务市场,严厉打击婚托、婚骗等违法婚介行为。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为青年婚恋交友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和适合青年特点的便利条件。

3.保障青年在孕期、产假、哺乳期期间享有的法定权益。贯彻执行《湖南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全面落实女性青年在经期、怀孕、生育和哺乳期间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进行监督,推动女职工劳动保护集体合同、集体协商扩面建制,加大对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与女职工约定限制其结婚、生育等现象的执法力度。依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健全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政策,加强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鼓励条件成熟的地方探索在物质、假期等方面给予青年更多支持。

五、青年就业创业

发展目标:青年就业比较充分,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保持在较高水平。青年就业权利保障更加完善,青年的薪资待遇、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等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青年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创业活力明显提升,创业带动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创业环境更加优越,在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作用发挥更加凸显。

发展措施:

1.推动完善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推动产业、贸易、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与就业增长相衔接,进一步完善积极就业政策,着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发挥公共财政促进青年就业作用,完善落实财政金融扶持政策,发挥好湖南青年就业创业基金会的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解决青年就业创业融资难题。扶持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吸纳青年就业。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促进青年自主就业,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加强就业统计工作,健全青年就业统计指标体系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

2.加强青年就业服务。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健全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把有就业意愿的青年全部纳入服务范围,全面落实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对就业困难青年提供就业援助,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就业。创新就业信息服务方式方法,发挥湘就业平台功能,注重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造适合青年特点的就业服务模式。加大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统筹实施力度,继续组织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等项目。拓展青年文明号等工作品牌内涵,广泛开展导师带徒、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积极培育青年岗位能手、乡村振兴青年先锋,鼓励引导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吸纳就业。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实习基地、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深化扬帆潇湘” “千校万岗等就业服务行动,把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6-24岁失业青年纳入就业见习范围。加强青年职业培训,健全面向青年的劳动预备制培训计划,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通过订单、定向和定岗式培训,对农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等新生代农民工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为有创业意愿的青年农民工提供创业培训。开展重点青年群体职业培训,加大贫困家庭子女、青年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青年军人、残疾青年等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力度。完善青年就业、劳动保障权益保护、市场监管、失业保险、社会救助与就业的联动等机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诉讼、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力度,规范招人用人制度,营造公平就业环境。

3.推动青年投身创业实践。建立青年创业人才汇聚平台,健全青年创业导师团队,帮助青年增强创业意识、增进创业本领。推动青年创业第三方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搭建各类青年创业孵化平台,完善政策咨询、融资服务、跟踪扶持、公益场地等孵化功能。加大青年创业金融服务落地力度,优化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支持创业担保贷款发展,拓宽股权投资等直接融资渠道。落实减税降费多项政策措施。建设青年创业项目展示和资源对接平台,搭建青年创业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办好创青春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创业品牌活动。着力培育服务青年创业的社会组织,建设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和服务实体。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建立健全教学与实践相融合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显著提升青年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深入开展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培养,加大青年返乡创业宣传力度,用好青春兴湘 何必远方等青年返乡创业活动品牌,强化与省外商会、驻外团工委、社会中介机构等组织沟通,引导和鼓励在外的常德籍青年返乡创业。完善互联网创新创业政策,实施青年电商培育工程。广泛开展舆论引导,通过媒体宣传、政策宣讲、聘请创新创业大使、评选优秀青年企业家、优秀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方式,大力选树青年创新创业典型,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

4.加强青年就业权益保障。完善青年就业、劳动保障权益保护机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诉讼、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力度。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规范招人用人制度,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完善失业保险、社会救助与就业的联动机制。

六、青年文化

发展目标:引导青年弘扬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青年文化活动,不断创造文化精品,大幅提升传播能力,壮大人才队伍,服务设施、机构和体制更加健全,青年对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发展措施:

1.加强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发展积极健康网络文化,保护网络文化知识产权,扶持高质量网络文化产品生产,加强微电影、动漫、游戏等内容创作创新,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唱响大地颂歌,让更多主旋律高昂、正能量强劲的文艺作品充盈网络空间。支持青年题材优秀图书、影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等生产、发行和推广。

2.丰富青年文化活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展示交流,引导青年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传统工艺振兴、民间文艺传承。推动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乡村文化、网络文化,鼓励开展青年文化特色品牌活动。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提升青年学习意识,引导青年形成良好阅读习惯,加强公共图书馆、电子图书馆、农家书屋建设,提高青年艺术鉴赏能力,丰富青年文化生活,鼓励开展各种有益的休闲活动,不断提升文化自信。加强学校文化育人建设,推动建设校园特色文化,凸显文化育人。

3.造就青年文化人才。通过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文化工作者、舞台艺术高端人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等项目,采取专项培训、项目资助、导师带徒、专家推介等方式,建立和完善优秀青年文化人才选拔培养机制。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加强后备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面向青年文化工作者开展数字视频全产业链、文化创意服务、文化经营管理、媒体融合发展、国际合作规则等方面培训,凝聚文化研究、创作、表演、传播、经营、管理等青年人才。鼓励专业艺术院团、文化文艺协会、体育运动队、学校及有一定文艺专长的人员参与基层文化志愿服务工作,不断培养壮大基层文化工作队伍。

4.完善青年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对青年文化需求、文化观念、文化潮流动态变化的理论研究,引领和指导青年文化实践。鼓励和支持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网站、移动终端等创办青年专题节目、栏目和专区,增加青年题材报道内容和播出时间,提升青年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水平。加快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抓好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达标升级等惠民项目,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增强针对青年群体的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文化均衡化发展,平均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分别达到105平方米、289平方米。鼓励和支持各类文化单位面向青年免费或低收费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文化服务。

5.鼓励青年弘扬湖湘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升青年文艺原创能力,推出一批青年文艺精品力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湖湘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鼓励青年文化人才创作生产展现当代青年奋发向上、崇德向善、传承中华文化和潇湘文明的文化精品。鼓励文艺工作者及广大青年对湘绣、常德丝弦等进行再创作,形成文化发展新势头。培育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提升优秀网络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和传播能力。

七、青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

发展目标:青年社会参与的渠道和方式进一步丰富和畅通,

制度保障进一步强化。共青团、青联、学联组织在促进青年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中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带动各类青年组织在促进青年有序社会参与中发挥积极作用。青年志愿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不同青年群体相互理解尊重。青年对外交流合作更加主动、更加自信,领域更加广阔。

发展措施:

1.健全党领导下的以共青团为主导的青年组织体系。积极推进共青团改革,着力构建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的作用。加强共青团自身建设,适应青年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不断创新组织设置,更多更广地覆盖新兴领域青年和流动青年;尊重青年主体地位,调动广大青年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基层团组织,完善青年社会参与的基本组织依托。教育广大共青团员切实增强先进性光荣感,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充分发挥在青年中的模范作用和对青年的凝聚作用。充分发挥青联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下广泛团结各族各界青年的功能,强化共青团在青联组织中的引领作用,推动青联组织带领各族各界青年在大团结大联合中实现共同发展。加强共青团对学联组织的指导,推动学联组织引导学生追求进步、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发展培育青年社团,加强对各行各业青年的凝聚和服务。更好联系、服务和引导青年社会组织,促进青年有序社会参与。支持共青团、青联、学联依法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更好参与青年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支持各类青年社会组织立足自身优势,以合适方式参与政府购买服务。

2.着力促进青年更好实现社会融入。鼓励和支持青年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服务,推动理论学习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突出个人实践与社会公益有机统一,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增加人生历练,强化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家庭在青少年社会融入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青少年自强自立,为青少年接触社会、开展社会交往创造更多机会、提供有效指导。学校教育要支持青年学生开展各种课外和校外活动,加强对青年学生社会融入的针对性指导,促进青年学生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主动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充分发挥青年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独特作用,吸引和带动青年广泛参与各类社会服务,不断培养和提升社会化技能。引导青年正确认识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多到社会实践中长见识、练本领,防止沉迷网络。要在全社会推动形成鼓励青年多样化参与、支持青年个性发展、宽容青年失误的氛围,为青年更好融入社会营造良好环境。

3.引领青年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支持共青团、青联代表积极参与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社会有关方面各类协商,就涉及青年成长发展的重大问题协商探讨、提出意见、凝聚共识,充分发挥政治参与职能。探索建立有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青少年事务联系机制,为青年参与畅通渠道、搭建平台。鼓励青年参与城乡基层群众自治,推动完善民主恳谈、民主议事制度,在实践中提高青年政治参与能力。推荐优秀青年代表担任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人民调解员等,依法履行相关职责。

4.充分发挥青年在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中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围绕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深化各类建功活动,树立先进典型,激励青年在各行各业积极创新,拓展工作领域和空间,形成发展新动力。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嘱托,鼓励青年带头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积极投身建设天蓝、地绿、水清、土净的美丽常德。坚持把乡村振兴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相结合、组织化动员与社会化动员相结合、培养青年人才与思想引领相结合、统筹资源向基层倾斜与团的活力提升工程相结合,以培养和留住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化高素质农村青年为重点,以领头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养计划为抓手,以打造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示范点工程为载体,为农村地区改善区域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支持。坚持围绕大局、服务社会需求、突出青年特点、突出雷锋家乡特色,深化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组织引导广大青年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5.引导青年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完善党委和政府与青年社会组织沟通交流机制,把对青年社会组织的管理和引导纳入法治化轨道。改进对青年社会组织的联系服务,充分发挥共青团和青联组织作用,通过资金支持、提供阵地场所、培训骨干人员等方式扶持青年社会组织健康发展。重点支持行为规范、运作有序、公信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青年社会组织,重点发展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青年社会组织,积极发挥重点青年社会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改善对青年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建立完善民政部门和共青团、青联等群团组织及有关职能部门协同发挥作用的管理机制。

6.增进不同青年群体的交流融合。整合各方资源,帮助解决重点、新兴领域青年群体的实际困难,增进新生代农民工、青年企业家、青年社会组织骨干、青年新媒体从业人员、高校青年教师、归国留学青年等群体的政治认同和社会参与。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主动联系新的社会阶层青年群体,吸纳新的社会阶层青年、青年职业农民、青年技能人才等新兴青年代表、优秀分子、骨干力量进入组织体系。创造条件推动不同阶层、不同领域青年群体进行对话交流,增进理解、认同和包容,舒缓社会压力,融洽社会关系。强化对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青年等重点群体的精准服务。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层次多元的青年交流活动。完善选拔方式、丰富选拔手段,让更多的青年群体代表参与国际交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青年国际交流活动的影响力和辐射面。

八、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发展目标:青少年权益保护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行为受到有效打击和遏制。

发展措施:

1.全面贯彻实施有关青年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以及教育、卫生、刑事诉讼等领域涉及青少年权益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切实保障青少年发展权益。共青团等群团组织要及时了解和研判青年发展状况,监督涉及青年发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代表青年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及时有效解决青年实现发展权益面临的现实困难和突出问题。推动健全涵盖社会保障、社会保护、社会服务、社会优待、参与社会发展等内容的未成年人地方性法规及相关制度,增加有利于维护青年普遍性权益的内容,有效防范暴力、色情、赌博、毒品、迷信、邪教等腐朽没落文化和丑化党和国家形象及革命先烈的信息传播。

2.健全青年权益保护机制。尊重青年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共青团、青联、学联组织代表和反映青年普遍性利益诉求的作用,进一步拓展青少年权益表达渠道,推动解决青少年面临的现实困难和突出问题。建立青年权益状况舆情监测体系和舆论引导机制,深化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把法治宣传教育与法律服务结合起来,鼓励专业机构和人才积极参与维护青少年权益工作。完善法律援助工作网络,鼓励和支持法律服务机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等依法为未成年人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和援助。加强对困难青年群体、进城务工青年及其未成年子女等群体的关爱和权益维护工作。

3.依法打击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严厉打击拐卖、性侵害、遗弃、虐待等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涉校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切实防治校园欺凌、校园暴力、校园贷等案(事)件发生。大力开展青少年禁毒工作,依法惩处涉及青少年的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网络领域综合执法,严厉打击各类涉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完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动态监测评估机制。

九、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发展目标:建立健全各级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联防联治体系,实现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全覆盖,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发展措施:

1.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围绕法治常德建设,坚持教育为先,多方联动,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教育引导青少年明确基本的法律底线和行为边界,自觉遵法学法守法用法。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动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在法律实施过程中面向青少年开展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校园法治教育,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积极开拓第二课堂,充分发挥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作用,开展以案说法、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着力培育青少年国家安全意识、守法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配齐配强中小学校兼职法治副校长、辅导员,积极发展壮大青少年普法工作队伍和志愿者队伍。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和平安建设内容,注重运用网络新媒体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

2.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大力推进预防青年违法犯罪工程,推动预防青年违法犯罪工作列入各地工作规划和财政预算,不断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体系。深化未成年人司法改革,探索少年司法工作体系建设,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要全面加强专门机制建设,明确专门机构或指定专人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别程序相关规定和配套衔接机制,统一执法标准,推动建立未成年人司法异地协作网络。在涉及未成年人案件的侦查、起诉、审判、刑事执行中,落实社会调查、心理疏导与测评、分押分管、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强制辩护、合适成年人参与、当事人和解、附条件不起诉、分案起诉、法庭教育、回访帮教、犯罪记录封存、分类矫治等特殊保护制度。妥善安置附条件不起诉、适用非监禁刑、特赦的未成年人以及结束专门矫治教育和其他刑满释放的青少年。清理和整治社会文化环境,加大扫黄打非工作力度,坚决查处含有淫秽色情、暴力、恐怖、迷信等内容及非法出版、侵权盗版的青少年出版物。规范上网营业场所服务管理,完善网络文化、网络出版、网络视听节目审查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定期开展净网等专项整治行动。依法采取必要惩戒措施,有效遏制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等案(事)件发生。推进家庭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体系,营造良好和的家庭环境。有条件的地区建立未成年人帮教基地。

3.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工作。在县级全面推行并不断深化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建立覆盖完整、切实有效、主责清晰、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按照归口排查属地管理原则,探索开展重点青少年群体摸底和安全稳定隐患风险排查整治,防控重点青少年群体引发影响社会治安大局的重大案(事)件。强化家庭监护和学校教育职责,防止青少年脱离与家庭、学校的联系。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畅通有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进入专门学校接受教育矫治的渠道,研究建立符合条件的涉案未成年人进入专门学校接受教育矫治的程序。完善专门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矫治水平。充分发挥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作用,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刑、强制戒毒、被羁押人员未成年人等重点青少年群体,提供困难帮扶、法治教育、法律援助、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专业服务。

十、青年社会保障

发展目标:社会保障体系充分覆盖青年急需的保障需求,并在各类青年群体之间逐步实现均等化。

发展措施:

1.加强对残疾青年的关心关爱和扶持保障。健全完善残疾青年教育、医疗、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服务保障政策,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残疾青年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残联、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的积极作用,推动残疾青年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拓宽残疾青年和残疾青年组织民主参与渠道,重视服务残疾青年的专业康复训练,落实器材、场所等配套保障,完善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设施,依法保障残疾青年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权利。大力开展面向残疾青年的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支持民办社工机构和社工专业人才为残疾青年开展困难救助、心理疏导、社会融入与适应等专业助残社工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围绕日常照料、就业支持、支教助学、文体活动、爱心捐赠等方面广泛开展慈善和志愿服务,培育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青年的社会风尚,推动新时代残疾青年事业发展。

2.加强青年社会救助工作。认真落实国家社会救助制度,建立健全政府救助与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有效衔接机制,实现应救尽救。为家庭困难的失学、失业、失管青年提供就业、就学、就医、基本生活等方面的救助帮扶。扩大在职青年失业、工伤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的覆盖范围和统筹层次,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大力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支持各地筹建青年人才驿站,有效缓解青年职工、青年引进人才和进城务工青年等群体的阶段性居住困难。着力解决部分农村留守儿童中存在的学业失教、生活失助、亲情失落、心理失衡、安全失保等问题。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促进进城务工青年和未成年子女公平享有生活居住、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及公共文化服务等权利。

 

第三章 重点项目

一、青春铸魂工程

1.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落实湖南青马在线平台课程体系建设,着重在青年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

等青年群体中选拔一批骨干作为培养对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行阶段性集中教育培训,广泛开展报告宣讲、研讨分享、知识竞赛、调研寻访等活动,构建导学、讲学、研学、比学、践学、督学六位一体的学习体系,教育广大党员青年全面辩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青年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践行者。注重后续跟踪培养,动态调整培养方式,充分发挥骨干力量对各行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2.开展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行动。认真抓好青年党史学习教育,着力向青年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湖南的故事、常德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广泛开展七个一党史学习教育。一是广泛组织青年讲师团进青年,开展万人万场党史学习宣讲。二是广泛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引导青年参与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精神血脉等实践教育。三是广泛开展与信仰对话主题团日系列活动。四是建设一批青少年教育基地。五是激活网络教育阵地。六是打造一批精品文化品牌,每年向青年推荐优秀影视、网络、动漫文化作品,图书、报刊、网络音乐。七是持续组织开展我为青年做件事系列行动。

3.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工程。立足湖湘文化底蕴、善德文化优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深化雷锋家乡学雷锋青年志愿者行动,推动青年成为注册志愿者,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志愿服务,到2025年,实名注册的青年志愿者人数占全市常住人口一定比例。坚持把奋斗作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崇文、崇武、崇德、崇实的湖湘文化,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把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作为重要任务,推动婚丧嫁娶新风、孝悌和睦家风和文明和谐乡风,引导青年培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湖南人的底气、常德人的。组织青年志愿者、联系专业社工,在城乡社区积极参与普惠型、互动性养老和育幼服务,帮助青年缓解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的家庭压力。

二、青春兴湘工程

4.深入推进青年职工技能全面提升系列行动。聚焦打造三个高地,致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青年职工队伍大军,

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发广大青年职工学技术、增本领的积极性,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推进常德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高技能人才基础。重点实施科技创新湖湘青年英才青春专项建功计划;围绕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突出加强常德对外青年合作,不断扩大对中国、常德友好朋友圈,实施对外开放青年建功专项计划。

5.认真开展构建新发展格局青春建功专项行动。全面实施青年助力建设常德高质量发展,实施青春向党 一线有我青春建功行动,组建青年突击队建功在一线、组织青年文明号服务在一线、创建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守护在一线、培育青年工匠奋战在一线。常态化开展智回柳城 青春兴乡行动,选拔常德籍在校大学生回乡担任乡街兼职团(工)委副书记、组织开展常德学子看家乡、高校青年英才交流会等活动。积极组织发动参加挑战杯、振兴杯、创青春等品牌赛事,引领青年建功新时代。

6.深化守护好一江碧水青春建功行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嘱托,以一江一湖四水系统联治为重点,开展以湖南河小青 建功新征程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建立市县两级河小青活动中心,每年重点培育支持一批河小青志愿服务示范团队,建设河小青青年生态环保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生态文明主题宣讲,持续深化巡河护河、垃圾分类等生态环保实践教育,提升青年生态文明素养。创新保护母亲河行动运行机制,通过公益众筹和项目化运作,组织青年广泛参与植树造林、国土绿化。

7.全面推动助力社会治理创新和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做优常青论坛,聚焦伙伴计划,以创新团的基层组织形态、充实团的基层组织功能、提升团的基层组织三力一度为目标,扎实推进青年社会组织建设工作。深入实施社区青春行动,重点围绕青春育苗”“青春助老”“青春帮困”“青春护绿”“青春应急五大方面开展工作,实施助力双减社区服务计划、青春网格员计划,打造市县级社区青春行动示范点,以美丽中国·青春行动为统揽,深化湖南河小青 建功新征程、青少年垃圾分类行动,健全青年志愿服务协会建设+赛会平台+重点项目科学体系。推动青少年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共青团社会领域富有时代特色的组织体系、工作方式和运行机制。把返乡青年的作品和情怀转化成实际的经济效益,以培养和留住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化高素质农村青年为重点,以领头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养计划为抓手,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乡村振兴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力争实现村村都有带头人、乡镇都有带头人范基地、县县都有带头人协会。大力宣传乡村振兴中涌现的典型和故事,支持青年领办的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村青年电商、推广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流动,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三、青春湘伴工程

8.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计划。重点实施关爱成长·青春湘伴行动,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十个一行动为具体举措,即建立一个机制,形成每年举办关爱青年身心健康的改革创新大赛机制;抓实一项活动,开展青少年身心健康主题日活动;建立一个联盟,打造一支服务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联盟队伍;建设一批阵地,建设青年之家 情暖港湾”“希望小屋”“团团心灵驿站等一批新阵地;广泛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着力培育青少年体育素养,基本实现青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开展一系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动态调研和宣传活动;深化一系列精准帮扶行动,最大限度解决青年就业创业燃眉之急,多渠道扩大青年就业创业规模,形成创青春 常德青年创业行动等品牌;关爱一批特殊青年人群,开展青年阳光成长志愿服务留守儿童、关爱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行动;购买一批关爱青年身心健康、家长引导教育、违法犯罪预防的社会服务,切实发挥共青团在服务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对青年在恋爱交友、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心理和行为服务,宣传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亲子教育方法,持续开展青春有约 团缘汇爱青年交友联谊系列活动,帮助适龄青年扩大交往朋友圈。实施新兴领域青年千联万聚常引项目,做好网络作家、文创青年、影视行业从业者、自媒体人、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兴青年群体工作。

9.抓实青年就业创业服务。实施青年企业家培育计划,培育一批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成长型青年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组织开展青年创新创业类大赛、优秀创业青年分享交流会、青年创新创优培训,强化创业带动就业、培训促就业、奖励代补贴。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实习基地、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精准帮扶。推动团银合作,积极参与青年创新创业投融资峰会,为青年创业提供更有针对性、实用性金融产品。依托千校万岗””扬帆计划等青年就业品牌,积极开展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充分发挥市青企协、青农协、青创协等团属协会作用。

四、青春硬核工程

10.扎实推进清廉共青团建设。牢固树立清廉建设、青年当先理念,通过抓实五项工作任务、15条落实举措,建立健全管团治团的基本制度体系,把清廉建设有机融入到共青团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擦亮清廉青年廉洁文化品牌,着力打造政治强、能力强、业务强、作风强的干部队伍,着力打造忠诚担当、实事求是、朝气蓬勃、廉洁干净的常德共青团系统。突出政治标准,从严抓团干部队伍管理,建立团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深入开展青年大学习”“团青讲堂”“一专一站两联建设和青年评议,不断深化团干部密切联系青年机制,综合运用双述双评考核、两红两优展评、规范公权力廉洁运行、加强执纪等监督和激励措施;从严抓团员队伍管理,加强对团员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及时组织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经常性开展四史学习,帮助团员树立家国情怀、抵御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坚持大抓基层,抓牢学校这一关键领域,协同建设青联、学联、少先队等清廉单元,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共青团、青联、学联、少先队组织形象标识和礼仪管理规范,坚决制止侵犯、损害组织公共形象的行为,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团落实落深落细,持续强三性四化,着力打造清廉共青团常德样板

11.共青团深化改革攻坚行动。创新联系方式,在巩固好学校这个基本盘的前提下,适应青年跨城乡、跨地域、跨领域流动聚集的趋势,分门别类联系青年能人、培育青年组织,有效引领动员服务各类青年群体。放宽选人视野,回归群众工作本质,统筹体制内外的青年工作力量,让拥护党的领导、在青年中一呼百应的各领域各方面能人走上共青团工作岗位、发挥骨干作用。持续举办全市共青团改革创新大赛,推动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纵深发展、持续推进青联和学联改革,以抓好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贯彻落实为统揽,持续深化少先队改革,构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新格局,完善党、团、队相衔接育人链条。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把清廉共青团作为崇高追求,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团的政治责任,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能力强、业务强、作风强的团干部队伍,着力打造一个忠诚担当、实事求是、朝气蓬勃、廉洁干净的共青团系统,着力把全市各级共青团的领导机关打造成为铸造共同理想的大熔炉、推动事业发展的大舞台、提高综合能力的大学校、缔结纯真友谊的大家庭。

12.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程。致力培育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全面参与社区中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重点在青少年成长发展、权益维护、犯罪预防等领域发挥作用。制定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标准,推动各级团组织以及青少年服务组织和机构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培育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逐步实现每个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至少配备1名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把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组织实施涵盖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项目。建立健全青少年事务领域社区、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联动机制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协作机制。持续全面推进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书信公益项目,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工作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完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相关政策配套体系。

13.青年网络文明发展工程。坚持以数字智慧共青团建设为平台,推动团员管理网格化、团的组织生活数字化、团的工作扁平化、团的服务精准化。深入推进阳光跟帖行动,引导广大青年依法上网、文明上网、理性上网,争当沅澧好网民。加大网络文明队伍指挥协调系统建设力度,开发运行平台,形成管理机制,提升组织效能。实施争做湖湘好网民工程,倡导网络公益活动,推动网络诚信建设,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整治,使互联网空间成为青年成长的温馨家园。实施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行动,推动各族青年在网络空间传播民族团结进步正能量。开展青年网络普法教育,培养青年网络法制意识与网上自我保护能力。

第四章 组织实施

1.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用好规划实施工作市级联席会议机制,团市委具体承担组织协调职责。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关心、支持青年事业发展,形成工作合力。在规划实施中,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回应和解决青年关心的问题,多为青年办实事、解难事。

2.充分发挥共青团维护青年发展权益的重要作用。各级共青团组织要全面推进自身改革,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始终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切实代表和维护青年发展权益。引导青年识大体、顾大局,依法理性表达诉求,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加强服务青年发展阵地建设。依托现有公共服务场所以及学校体育场地,扩展服务功能,开发建设、升级配套青年生活服务设施,实现每个社区、农村每个乡镇有一个以上青少年综合活动场所。推进市县两级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推动形成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青少年校外活动阵地网络。大力建设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加强网上网下深度融合对接,使其成为服务青年发展的重要阵地。推动常德数字智慧共青团建设。

4.保障青年发展经费投入。各地区根据本地财力情况落实经费保障,注重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充分整合社会资源,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青年事业,助力青年发展。

5.营造规划实施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青年工作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宣传关心青年就是关心未来的理念,宣传青年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年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6.建立规划实施情况监测评估机制。建立常德市青年发展监测指标体系,收集、整理、分析相关数据和信息,通过自我评估和督导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青年发展进行科学评估监测。

分享到:
【打印正文】